初探宾夕法尼亚阿米什小镇—如何看待教化和自由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携喵走天下”,如果喜欢本文内容,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原文公众号~

 

携喵走天下

爱旅行,爱摄影,最爱携手走天下,探索远方的星辰与大海。

记录每个脚步,拍下每段风景,做出干货最满的公众号文章。

欢迎移步我们的公众号,走向大众的景点,小众的景色。

 

最近的周末,趁着朋友的生日,我们一伙人一起自驾去了DC附近的一个阿米什人(Amish)聚居地—Bird-in-hand,没错,就是传说中的“手中鸟”小镇。它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东南面,以热气球和阿米什聚居地为人所知。

在出发前简单的搜了一下,网上基本是说阿米什人是一群生活在现代而又拒绝现代化的农民。他们喜欢远离现代社会而自成一体的群居,不用电,不开车,更别谈汽车电脑比特币了。所以想象中我将会见到的画面大概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和这样的:

总之,会是一种田园牧歌,清贫苦乐的生活情景。在现今全球基本靠电的技术爆发时代,这么一群有如此清新脱俗的坚持的人,实在是让人敬佩而好奇,于是我们便踏上了征途。

 

初到手中鸟小镇

驱车两个多小时到达了手中鸟小镇,这满街的汽车和电线杆,让我感觉自己是不是中了一个“特色旅游”的圈套,虽然路上偶尔出现几辆马车,但是估计就是坑像我们这样的游客的。而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当地出名的农贸市场,结果里面电灯,刷卡机什么的一样不少,虽然里面摊位的人都穿成中世纪欧洲农夫(妇)的样子,但是和说好的完全不一样啊!

 

农贸市场外的停车场▼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突然理解这个地方为何叫手中鸟了—分明是在说“你们这群愚蠢的游客就是我们手中逃不出去的鸟啊”。不过我们既然来了,就看看“买家秀”到底如何吧。

平心而论,农贸市场里的东西还不错,但我们总不至于为了新鲜水果,特色腌肉和干货跑那么远。出了农贸市场在附近逛,依旧是一副现代小镇的样子,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看到的和网上说的这么大差别呢?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决定跟一个当地的导游,开始真·阿米什之旅。

导游开车带我们驶离了手中鸟镇中心,开往了开阔的田野。此刻我们才大悟,原来去的地方不对。但是即便如此,说好的阿米什人不用电不开车呢?如果那些都不是阿米什人,那么真的阿米什人又在哪里呢?

随着导游带我们深入田野牧场,她的解说也逐渐解开了我们心中的谜团,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阿米什人和理解了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原因。阿米什人的真实生活情景和我想象中大有不同,网上的不少说法也有谬误或曲解(也感慨那手中鸟的名字起的略具深意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近科学”吧。

 

阿米什人的真实情况

阿米什人简单来说是一群主要从德国过来美国的移民,属于原来门诺教派的一只分支,崇尚比门诺教派更严格的教条。阿米什人在美国有不同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很难概括,因为没有一个概论能涵盖所有的阿米什社区。用wiki上的话来说,就是“阿米什团体可能因为帽沿的宽度,是否允许吸烟,马车的颜色等问题而分裂。总的而言,他们重视宗教的自由、和平、家族、团契、弟兄姐妹、跟世上分裂、不可暴力,不去当兵,不参与政府的事。按照“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的经文,过无抵抗的生活。在这社会里,团体精神比个人主义、协力比竞争、灵性比拥有的物质更有价值。“

下面提到的风俗主要代表的是在宾夕法尼亚的阿米什人。他们的主要语言是英语和经过演化的“宾夕法尼亚德语”,出于宗教和历史的原因,他们会把非阿米什人统称为“英国人(English)”,因此在他们口中,我们也是“英国人”—有一种自己成了“麻瓜”的感觉。

他们对基督教义或者圣经有着自己的解读和坚持,因此也表现出了很多外人看来不太能理解的行为。例如外界都流传说他们是一群不用电的农民,但实际并非如此。

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出来,他们不仅用电,还会使用现代化的粮仓(经由鼓风机将粮食吹进去),现代化的拖拉机,以及我不知道名字的耕作机器。那么为何外界会有那样的误解呢?其实根本在于阿米什人不用通过电线输送的电。根据他们对圣经某句话的解读(忘记具体哪一句了),他们认为他们是要独立于世界其他部分的,应该做到自给自足。因此,他们不会去使用任何联系到外界的线路。所谓的线,就是包括了电线。但是他们会使用通过电池供电的电器,家里也会有发电机,甚至会把电器改成不需要电线的供电方式—所以就出现了烧天然气的冰箱等奇特的家电。

刚才也说到,他们拒绝的不仅仅是连接外界的电线,还有路,其表现为他们拒绝使用汽车,甚至于自行车(因为自行车的踏板可以让人骑得轻松,坐垫让人骑很久都不会太累。但是关于使用自行车这点,不同地区的阿米什有不同的规定),或者说任何能够快速到达外界再回来或者能离开很远的工具。他们崇尚的是一个固定的社群,不希望看到人口经常出远门,因此他们只使用马车以及滑板车(Scooter)作为交通工具 — 从而限制出行的距离,保证人口保留在这个社群之内。

他们的与世隔绝还体现在不用网络,不用智能手机,不用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但是消防局是用的)。另一方面来说,他们的与世隔绝是基于整个社区的支持的。举个例子,在美国购买房屋保险基本是必须的,但是他们并不需要,如果有谁家的房子因故被毁了,他们的教会会从专门的基金中拨款帮助重建,整个社区也会提供人力物力帮忙。

在家庭方面,阿米什人由于是务农为主的人群,因此家庭人口会比较多,平均每家有七个孩子,甚至有家庭是有二十多个孩子的。他们十分注重家庭关系,一般父母的房子会留给最小的儿子,而其他儿女成家之后如果有能力会自己在附近建一栋房子,而父母老了之后也会在子女的家旁边加建一栋“附加房(extension)”作为养老之用。所以在阿米什人的社区里经常会看到一群房子建在一起的景象,这些房子不少甚至是共享一面墙的,并且有门在内部互通。

远处的房子就是典型的阿米什“一家几户”的连体别墅▼

阿米什人简单的餐厅布置,这一户只有四个小孩已然是属于特别少的了▼

在社区里基本每个家庭都从事农业或畜牧业。他们的牛奶等产品会流向附近的农贸市场,或者和大公司有采购合同。其中最赚钱的是卖骆驼奶的。而最让我可惜的是,在国人眼中的名贵鹿茸,他们却是拿来磨了做钙片。当然,时至今日,他们也早已有了另一个事业—旅游业,也因此我们才能到他们农场参观以及了解他们的生活。

这家人经营一个纪念品商店和卖一些特色小吃,靠此收入就建起了这么一栋豪宅▼

阿米什人都是大地主,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阿米什人定居地大概200万美元可以买80公顷地▼

他们的孩子不会去“英国人”的学校上学,而是去自己社区的学校,学校会一直提供到相当于美国公共学校八年级的教育,之后孩子便会离开学校开始”工作“。他们认为这样的教育已然足够应付他们从事农业,商业所需。

阿米什人并不愿意被拍照,因为圣经上不允许崇拜偶像,而影像的留存会助长偶像的诞生。所以游客拍照的时候他们会用手遮挡,而游客一般也不要去拍他们的正面照片▼

 

在他们的社群里,特别讲究平等。人从小开始就甚至会在穿着上进行统一规划,不同年龄阶段都会有特定的款式衣服,颜色选择也很少,人们的发型也会根据年纪以及人生阶段进行统一。男人在成年后结婚前不会留胡子,结婚后就不再剃胡子。人死后的墓碑设计,除了一些小孩子的墓碑会略小,其他的大小高度都统一。这一切的习俗或规矩都是在试图不让任何人变得特殊,统一规范社群内的行为,从而达到他们所信奉的平等。

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是没有人情味的群族。每个周日他们必定不会工作,这一天对他们来说有两个选择:与亲朋好友聚会,或者去教会礼拜。一般而言,一个阿米什人社区的教堂无法一次容纳所有人礼拜,所以会分成两拨人,一拨人在这个周末去礼拜,另一拨人拜会亲朋,到下一个周末,两拨人互换做另一件事。

阿米什人也并非是无欲无求的人,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也会渴望接触阿米什社区以外的世界。在他们的习俗里,阿米什人在成年受洗之前,都还不算是真正的阿米什人,这也就给了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导游告诉我们,作为阿米什人的邻居,他们也会看到阿米什的年轻人到英国人的电影院里看电影(在那之前还会故意脱去一身标识性的阿米什人服装,换成“英国人”的装扮),聚会喝酒和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等。在他们成年受洗的那一天,他们可以选择,是否自己这一辈子就留下来作为阿米什人,或者是离开社区做“英国人”。同时他们对于年轻人做“英国人”是持开放态度的,子女成了“英国人”后依旧会回家和家人朋友相聚,只是不会住一起而已。但是如果洗礼那一刻选择了成为阿米什人,他们就必须终身不能改变,严格遵循所在社区的阿米什人习俗。

这样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英国人”来说或许很乏味和不可忍耐,尤其在现代这个充满了变化和诱惑的世界。但是人口统计却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结果,总的来说,阿米什人的留存率(即人口留在社区内的比率)达到了93%以上,人口增长迅速并不定期开拓新的定居点。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极少接受外来人加入到他们的社区,就宾夕法尼亚的这个阿米什定居点而言,过去从来没有“英国人”成功加入过。

 

最后一点小想法

当我们了解到这里,旅程也差不多结束了。不过回头来想想,阿米什人的高留存率和人口增长也不是不能理解。他们的这套生活习俗其实布置的很巧妙,从人的教育,心理(信仰,人情,依存等),实际能力(限制出行速度,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教育导致的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等)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下手,形成一个一环扣一环的链条把人圈在里面,别说去将其破开所会遇到的压力,里面的人甚至会连破开锁链的想法都没有。但是,如果在里面的人真的幸福,这锁链的存在又为何不能理解为维持他们幸福的保证呢,就像孙悟空给唐僧划过的一个个安全圈一样。另一方面,谁又不是在一个个其他类型的圈里面呢?那么,自由为何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也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赞助原作者一些旅费,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