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城-大提顿-黄石]观景及“巧遇”野生动物指南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携喵走天下”,如果喜欢本文内容,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原文公众号~

 

携喵走天下

爱旅行,爱摄影,最爱携手走天下,探索远方的星辰与大海。

记录每个脚步,拍下每段风景,做出干货最满的公众号文章。

欢迎移步我们的公众号,走向大众的景点,小众的景色。

 

2018,夏。这是第三次来到黄石,并顺便把盐湖城和大提顿公园一起走马观花了一遍。然而每个地点都给了我们意外之喜,从盐湖城的夜景观光台,到大提顿的雪山小谷仓,再到黄石的熊孩子爬树直播,所以特意留下此篇记录,并分享一些心得。

 

 

共5盐湖城(Salt Lake City)

  • 盐湖城(Salt Lake City)末日圣殿(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大盐湖公园(Great Salt Lake State Park)和Ensign Peak Nature Park

  • 大提顿国家公园(The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Day 1

这天一大早从DC出发,下午才到达盐湖城。下飞机的第一感觉:此地好干,太阳好毒。掏出手机一看,湿度:19%,UV指数:8。UV指数为6~7时就意味着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会有相当高的被灼伤的风险,需要对皮肤及眼睛做好防护工作。看着不怕晒的美国友人,我们默默地带上了准备好和帽子和墨镜。

 

盐湖城是犹他(Utah)州的首府,也是一个受摩门(Mormon)教影响深厚的城市。其中摩门教堂:末日圣殿(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LDS Church])的总部就坐落在这个城市的正中。整个城市的建设也是围绕着这个教堂展开。和DC纷乱的街道不同,盐湖城的街道就像是拿尺子画的一样,方方正正的。慕名去了这个代表着此地历史文化的教堂,却奈何当天教堂不开门,只能在门外瞎转,看到大约三对新人在教堂周围拍照。猜测也许是因为宗教的原因,参加婚礼的女宾客的服装和平时见到的有些不同。她们的更带一些复古的感觉,有些类似电影音乐之声,也有点像阿米什人(Amish)的着装风格,但多一些设计。教堂的外观还是很高大的,但是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教堂前那安静的水池,倒影出了教堂的映象,倒是为教堂增添了一丝味道。

盐湖城名中有盐湖二字,当然不能浪得虚名。所以我们接着就赶往了大盐湖公园(Great Salt Lake State Park)去一探究竟。盐湖是地球上最咸的水域之一。它的含盐量高达海洋的四倍以上。原因是盐湖“只进不出”。它汇聚了三条主要河流的水,但是没有海洋或者湖泊接收它的水,所以水只能通过蒸发流失。盐和矿物质就都留在湖中了。据统计:死海的含盐量为33%,盐湖的北边含盐量为25%,盐湖的南边含盐量为14%,而海洋的含盐量只有3.5%。

在盐湖的对面有一根高高的烟囱。那是一个铜矿开采和提纯的工地。整个生产线,从开采开始,长达26英里。铜矿开采于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产地 — 百瀚大峡谷(Binghm Canyon),压碎后被送到一根长达17英里的管道中筛选矿石,之后才会到达我们看到的烟囱这个位置进行熔炼。熔炼完后会进行提纯,提纯后的铜的纯度 可达99.99%。

 

感叹完人类发达的工业之后,我们走向了海岸线,准备尝一下大自然给予的馈赠 – 盐湖的水。然而这个想法还没到水边就打住了。离水边还有数米的距离时,就能闻到水上飘来浓浓的咸腥味,再走近,这个味道就呛的嗓子有些许不适了。远看时水边有大片黑点,本以为是水上的藻类植物或者砂石,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片黑压压的飞虫。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那些叫作Brine Flies,最多的时候(通常在夏天),在海岸线上的密度可达3.7亿只每英里。这些苍蝇喜欢盐水,所以高盐度的盐湖就成了他们的温床了。

虽然能了解到很多关于盐湖的知识,但是从游览的角度来说这个公园比较一般,日晒和飞虫会影响游览的兴致。对于想看到真正的一片苍茫的白色盐地的朋友可以去谷歌地图搜索“Tree Of Life, Wendover”,这是一个建在一大片盐地中间的标记建筑,如果遇到好天气,那里的风景可以给你一份低配版玻利维亚天空之境的即视感。

当晚,我们去了Ensign Peak Nature Park。那是一个在盐湖城北边山上的公园,最适合欣赏盐湖城全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去看夜景。当晚的月色很美,云也时不时过来配合的朦胧了月色。当地人告诉我们,沿着trail往上走到尽头(大概5分钟行程)就是本地最适合看风景的观景台,同时也是最多情侣幽会之地。果不其然,我们占据了最好的位置,拍了一晚上照,也做了一晚上的电灯泡。

 

Day 2

次日一大早出发,开往大提顿公园。全程大约4个多小时。这段路上的风景充满着浓浓的美国中部大农村的乡土风。路边的耐旱植被和裸露而干裂的山石都给人一种干燥的感觉,并且地域广大,人烟稀少。途中会经过一个叫Afton的小镇,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由麋鹿角做的拱门。

离开Afton继续上路驶向大提顿公园南边的第一个点:Moose Junction Visitor Center。大提顿公园主要的看点是雪山和湖,还有一个摄影界的“网红”谷仓。有国家公园护照的记得盖个章。谷仓的大致位置在Moose Junction往北走然后拐入右边的Antelope Flats Road,沿路开就能看到。另外有打算看动物的话(驼鹿等),可以继续沿路往东开至Mormon Row右转之后沿路直行。这是条沙石路,根据工作人员所说,这里大概率能看到野生动物,并且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游客很少。以上地点均在下面的地图标出。

“网红”谷仓,据说是因为某知名摄影师拍了一张照片登上著名摄影杂志之后引起人们纷纷效仿▼

大提顿公园主要由东西两条线组成一个长椭圆,可观看雪山和湖景。西线更接近雪山,东线更方便看全景。由于我们来的路上已经远观过雪山了,所以我们选择了西线。当晚入住园内小木屋。注:园内的住宿区有加油站,餐馆,以及有很多活动,例如骑马,划艇等,停留多日的朋友可以去参加。

偶遇一日本大爷在等拍黄昏的蝙蝠▼

夏季的雪山,云更抢戏▼

 

Day 3 & 4

黄石走起!

作为久负盛名的,美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要玩的东西实在是有好多。例如有几千迈的徒步路线,上百种的动植物以及奇特的地貌。可是时间有限,我们只安排了两天来游览。黄石的主要景点分布在一段呈“8”字形的线路上。公园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北五个出入口,对于大部分游客而言,最好是从公园的西出入口进入游览,这样刚好把“8”的上下半圈分两天(次)游览。黄石公园是坐落在活火山之上的一个国家公园,过去频繁的地质活动形成了它多样的自然景观。在里面你会看到峡谷,湖,河流,瀑布,森林,草原,雪山以及最具特色的地热泉以及间歇泉。

我们从黄石的下半圈说起,其主要的景观是黄石湖,间歇泉,河流,峡谷,树林,高山和草原穿插其中。其中最出名的景点估计是Old Faithful(老忠实间歇泉)了。它的喷发间隔长久以来都维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误差在10分钟以内),故而得此名。这个点的游客中心会有公告牌介绍下一次的喷发时间。

准备喷发前的冒烟▼

喷发中,这次并不算高▼

下半圈东南边的大湖就是黄石湖,是黄石火山系统在16万年前的喷发中形成的,湖里面其实有很多的热喷泉泉眼。

这是一个靠岸边的泉眼,表面看似平静,内里其实有热泉对流▼

如果在West Thumb进入黄石湖游览,还会看到下图这个也算是出名的地热泉。它的名字叫Black Pool(黑池),因为它在被发现的时候是一池的黑水。由于地热泉表层和内层温差所形成的环流以及嗜热菌等各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其颜色变成现在这样。事实上,它的颜色和温度都在随时变化着,所以每个人遇到的情况可能都不尽相同。这个情况也基本适用于黄石公园内所有的地热泉。

沿着黄石湖往北,在大概车程15分钟左右的地方,湖边有一段看似人工堆填的大概5米宽的砂石堤坝,上面大概率遇到鹿或者熊。这次我们就幸运的遇到了两只长耳鹿(Mule Deer)。

过了黄石湖继续往北开会进入峡谷区。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可以在到达Fishing Bridge之后继续往东开,路上的风景也是很不错的。

之后从“8”的中间往西行,会到达Norris,这是黄石最热最大的一片地热泉盆地。

 

至于黄石的上半圈,除了地热泉,峡谷和平原,它还有不少的河流和瀑布。除了自然景观之外,上半圈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大概率的遇到各种野生动物。我们这次也很幸运的遇到了四次不同的熊和各种鹿。关于动物先按下不表,我们来说说Mammoth Hot Springs。它最大的特点是热泉分布在阶梯似的石阶上,看起来和国内的黄龙有点像。

而登上其最高点后的风景也是十分惊艳。(友情提示,如果不想走栈道爬高,可以直接开车到顶上的停车场)

从Mammoth Hot Springs往东开,在Tower-Roosevelt附近,有一个很不错的拍照,观景点,由于它不是一个出名的景点,需要一些特征来确:如果你从南往北开,观景台在你的右边,能看到平原,河流以及远处的山;而观景台的马路对面是一个山坡,仔细看会发现一条上坡的小泥路。如果你恰好在这里停下了,强烈推荐到那个小山上看看,风景比起观景台更胜一筹,而且还可能会看到一大群野牛。这个地方知道的人不多,算是我们的独家推荐了。(野牛在图二,估计要放大看)

接下来就是本次最大的惊喜–“黄石动物世界”。我会在最后附上如何在黄石“巧遇”野生动物,这可是我三次游黄石的经验总结

 

这次我们遇到了三种鹿,有之前提到的长耳鹿,以及接下来的叉角羚(pronghorn)和白尾鹿(white-tailed Deer)

叉角羚▼

白尾鹿▼

再遇长耳鹿▼

此外,我们还遇到了四次熊 — 两次黑熊和两次棕熊,其中还有一次是可遇不可求的熊孩子爬树直播。

第一次远远的遇到一只棕熊。顺便一提,和熊的安全距离是91米。带熊崽的母熊最是危险。▼

路边遇到一只黑熊▼

近距离看母熊带着三只熊孩子,熊孩子趁老妈不注意,悄悄溜上树。母熊在右边的草丛里,中间的是最后一只上树的熊孩子▼

看到熊孩子爬树直播的欣喜还没过,又在路边遇到另一只棕熊▼

最后,还有多次遇到黄石里随处可见的野牛/野牛群(野牛群并没有那么常见)。

还有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鸟,就不一一发上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么样才能更高几率的遇到野生动物呢?攻略如下:

1. 时间很重要。大部分哺乳类野生动物的活跃期是清晨或者黄昏。黄石夏季的日落

2. 总结自己以及其他游客的经验,遇到动物最多的地段是从Canyon Village开始往北,一直到Tower Roosevelt这一段,这次所有的熊都是在这段遇到的,本人第一次游黄石遇到熊妈带着两只熊孩子从车边过的经历也是在这一段。另外一段同样大概率遇到野生动物特别是有可能遇到狼的地段是Tower Roosevelt往东北门开,Lamar River以及Lamar Valley,那一大段路可以慢速观察。这次遇到的叉角羚以及本人第二次游黄石遇到熊是在这一段。

3.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如果前方堵车或者看到有其他车莫名的停在路边,那一定要赶紧减速慢行,因为他们很可能发现了动物所以才停下来的。

4.友情提示一下,园内的警告熊和狼的安全距离是91米,野牛和鹿的安全距离是22米,这些都是真正的野生动物,务必注意安全。

虽然这是第三次去黄石了,但是基本每次游览的路线都类似,所以其实也没有完全的领略黄石各个方面的精彩,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一直没遇到过黄石里面的小土狼,这可是我最初被黄石吸引的一大原因。公园里面还有许多活动可以参加,许多trail可以去探险,许多地质现象和动植物值得去了解。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故地“深”游一遍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也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赞助原作者一些旅费,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